从sockert api看网络通信流程
说了网络通信,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,比如各种分布式系统、大数据框架等等都要涉及到网络通信,由于大多数通信都是基于TCP协议来的,因此本文就以TCP为例,结合socket api来分析Linux下的网络通信流程。
TCP协议是基于IP协议之上的面向流并且可靠传输的通信协议,同时TCP也拥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。说起TCP,就绕不开的TCP的3次握手和4次挥手,因此先看下握手和挥手流程:
socket api
常用的网络通信socket api有socket、bind、listen、accept和connect等。
为了进行网络通信,进程需要首先调用socket函数获取一个socket fd,可以指定通信协议类型:
1 | // family指定协议族,type指定套接字类型,protocol指定某个协议类型常值,或者设为0。 |
bind函数把一个本地协议地址赋予一个套接字,至于协议地址的含义则取决于协议本身,对于TCP,调用bind函数可以指定一个端口号。
1 | int bind(int sockfd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myaddr, socklen_t addrlen); // 返回:成功为0,出错-1 |
bind函数绑定特定的IP地址必须属于其所在主机的网络接口之一,服务器在启动时绑定它们众所周知的端口,如果一个TCP客户端或服务端未曾调用bind绑定一个端口,当调用connect或listen时,内核就要为响应的套接字选择一个临时端口。让内核选择临时端口对于TCP客户端来说是正常的,但是对于TCP服务端来说确实罕见的,因为服务端通过他们众所周知的端口被大家认识的。
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时,它被假设为一个主动套接字,也就是说,它是一个将调用connect发起连接的一个客户套接字。listen函数把一个未连接的套接字转换为一个被动套接字,指示内核应接受指向该套接字的连接请求,调用listen函数将导致套接字从CLOSEE状态转换到LISTEN状态。
1 | int listen(int sockfd, int backlog); // 返回:成功返回0,出错-1 |
backlog表示某个给定套接字上内核为之排队的最大已完成连接数,也就是3次握手中已完成队列的大小。
accept函数由服务器调用,用于从已完成队列中获取下一个已完成连接,如果已完成队列为空,则进程被投入睡眠(如果该套接字为阻塞方式的话)。如果accept成功,那么其返回值是由内核自动生成的一个全新套接字,代表与返回客户的TCP连接,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监听套接字,返回值为已连接套接字。
1 | int accept(int sockfd, struct sockaddr *cli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 // 返回:成功返回已连接描述符(非负),出错-1 |
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读写操作了,对应read/write等方法。
连接读写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关闭连接操作了,close一个TCP套接字的默认行为是把该套接字标记为已关闭,然后立即返回到调用进程。注意,close实质把该套接字引用值减1,如果该引用值大于0,则对应的套接字不会被真正关掉。
1 | int close(int sockfd); // 若成功返回0,出错-1 |
close时的详细的4次挥手流程如下:
- 本文链接:http://luoxn28.github.io/2020/04/18/cong-socket-api-kan-wang-luo-tong-xin-liu-cheng/
- 版权声明:本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注明出处。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