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ache Dubbo™ 是一款高性能Java RPC框架。说起dubbo,国内开发者几乎都知道它的大名,既然现在的dubbo很流行,那么让我们回顾下过去的dubbo吧,一起看下dubbo的发展历程:

  • 2011年10月27日,阿里巴巴(B2B部门)开源自己的SOA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Dubbo。
  • 2012年10月23日发布Dubbo2.5.3版本,至此之后,阿里基本停止了对Dubbo的主要升级;仅在13、14年进行过几次更新维护版本然后就停止了所有的维护工作;同时Dubbo对Srping的支持也停留在了Spring 2.5.6版本上。在阿里停止维护和升级Dubbo期间,当当网开始维护自己的Dubbo分支版本Dubbox,支持了新版本的Spring,并对外开源了Dubbox。
  • 2017年9月7日发布Dubbo的2.5.4版本,距离上一个版本2.5.3发布已经接近快5年时间了。在随后的几个月中,阿里Dubbo开发团队以差不多每月一版本的速度开始快速升级迭代,修补了Dubbo老版本多年来存在的诸多bug,并对Spring等组件的支持进行了全面升级。(不知道是不是因为KPI的压力 ^_^)
  • 2018年1月8日发布Dubbo 2.6.0版本,新版本将之前当当网开源的Dubbo分支Dubbox进行了合并,实现了Dubbo版本的统一整合。
  • 2018年1月8日,Dubbo创始人之一梁飞在Dubbo交流群里透露了Dubbo 3.0正在动工的消息。Dubbo 3.0内核与Dubbo2.0完全不同,但兼容Dubbo 2.0。Dubbo 3.0将以Streaming为内核,不再是Dubbo时代的RPC,但是RPC会在Dubbo3.0中变成远程Streaming对接的一种可选形态。Dubbo 3.0将支持可选Service Mesh,多加一层IPC,这主要是为了兼容老系统,而内部则会优先尝试内嵌模式。代理模式Ops可独立升级框架,减少业务侵入,而内嵌模式可以带业务测试、部署节点少、稳定性检测方便。同时,可以将Dubbo3.0启动为独立进程,由dubbo-mesh进行IPC,路由、负载均衡和熔断机制将由独立进程控制。
  • 2018年2月15日,阿里将Dubbo开源贡献给Apache,即incubator-dubbo。
  • 2019 年 5 月 20 日,Apache 软件基金会在马萨诸塞州维克菲尔德宣布,Apache Dubbo 升级为顶级项目。
  • 2019年12月29日,apache-dubbo-2.7.5 发布,支持http2 grpc、服务自省能力,为走向云原生打下基础。

从dubbo最初开源的火热,到14-17年的基本停滞,再到17年下半年到现在的迅猛发展,可以从github上commits图看出来明显变化:

目前已有150+公司在使用,包括阿里巴巴集团、中国人寿、中国电信、当当网、滴滴出行、海尔、中国工商银行、网易、去哪儿、有赞等。dubbo提供的主要能力是基于接口的远程代理,容错和负载均衡,以及自动服务注册和发现等,功能包括:

  • 基于透明接口的 RPC:提供基于高性能接口的 RPC,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。
  • 智能负载平衡:支持多种开箱即用的负载均衡策略,可感知下游服务状态,从而降低整体延迟,提高系统吞吐量。
  • 自动服务注册和发现:支持多个服务注册,可即时在线 / 离线检测服务。
  • 高可扩展性:微内核和插件设计确保了它可容易地通过第三方实现跨核心功能(如协议、传输和序列化等)。
  • 运行时流量路由:可在运行时进行配置,使流量可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路由,这使得能够轻松支持蓝绿部署、数据中心感知路由等功能。
  • 可视化服务治理:为服务治理和维护提供丰富的工具,如查询服务元数据、运行状况和统计信息。

dubbo的开源

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,梁飞,花名(虚极),2009 年加入阿里巴巴,负责中间件的开发,Dubbo 开源分布式服务框架作者。

Dubbo 项目诞生于 2008 年。梁飞最早进入阿里的时候,Dubbo 项目还没有 Dubbo 这个名字,那时的 Dubbo 还是一个阿里内部的系统。2010 年,Dubbo 项目进行了重构。2011 年的阿里,憋了一股劲儿要成为一家技术人向往的企业。那个时候,开发者刚刚成为国内各大厂商争相夺取的宝贵资产,靠什么吸引最顶尖的开发者?黑客文化、工程师文化、开源文化。

当时在淘宝、在阿里 B2B,都有团队在推动开源。阿里 B2B 这边决定先拿 Dubbo 项目开源出去。当时淘宝(2C)也有一个和dubbo类似的项目叫做HSF,也是一个中间件服务框架,跟 Dubbo 做的事情高度重合。当时的情况是:整个淘系都在用 HSF,而阿里金融、集团、B2B 都在用 Dubbo。

在Dubbo和HSF的”竞争”中,从最初的开始让 HSF 合并到 Dubbo 里面,但是由于时间未达到预期实际上并没有合并起来,后来就决定反向合并,把 Dubbo 合并到 HSF 里面去。之后,Dubbo就在14年之后没更新过了,同时Dubbo 团队调整,去到了各个地方。

不过,墙内开花墙外香,阿里之外,还是吸引很多公司和开发者使用dubbo的,比如当当网开发的扩展版本Dubbox 后来就在持续发展。

关于dubbo和HSF的竞争中失败,这里不讨论技术上实现哪个更好?(严格来讲,二者实现思想不同,前者更加轻量级、扩展性强,后者稍微重量级、依赖较多)而是结合当时环境来分析,当时阿里处于系统大重构过程中,特别是淘宝的系统大重构,由于淘宝用的是HSF,已经与淘宝系统深度融合了,根植于淘系的基因了,因此后续换一个新的技术,成本较大收益不明显。

dubbo的重生

既然dubbo都已经好长时间不维护更新了,那么怎么在17年会突然宣布维护并且推动孵化Apache呢?难道是传说中的KPI的原因?

实际上dubbo的转机,在于阿里云的流行。

2017 年的阿里云,发现有一批客户上云之后,想要用 Dubbo。因为他们 Dubbo 已经用的很熟了,不想因为上云而被迫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。

于是,阿里云就把 Dubbo 服务作为自己的一个产品,卖给了这些客户。但是,客户们又提出了一个问题:

“你看你们 Dubbo 都不怎么更新代码了是吧?你们自己都不维护了,我们用你的框架就觉得特别不放心。”

这下好了,真正的客户提出要求了,提升客户对 Dubbo 的信心,成为了一件在公司层面有价值的事情。因此阿里进一步升级Dubbo并把它捐赠给Apache。2018 年初,Dubbo 项目正式进入了 Apache 的孵化器。

dubbo的进化

dubbo的重生和进入Apache,已经说明dubbo旺盛的生命力了,但是如何让这种生命力更强呢?

拥有更强的生命力,不仅是dubbo本身发展的需要,也是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。dubbo在Apache孵化阶段,Dubbo正在从一个微服务领域的高性能 Java RPC 框架,演进到微服务框架 Dubbo Ecosystem,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微服务生态。

为什么dubbo需要完成的微服务生态,这里拿Spring Cloud做个对比:

Spring Cloud由众多子项目组成,如Spring Cloud Config、Spring Cloud Netflix、Spring Cloud Consul 等,提供了搭建分布式系统及微服务常用的工具,如配置管理、服务发现、断路器、智能路由、微代理、控制总线、一次性token、全局锁、选主、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等,满足了构建微服务所需的所有解决方案。比如使用Spring Cloud Config 可以实现统一配置中心,对配置进行统一管理;使用Spring Cloud Netflix 可以实现Netflix 组件的功能 - 服务发现(Eureka)、智能路由(Zuul)、客户端负载均衡(Ribbon)。

关于服务治理的配置中心、服务发现、降级熔断等等,dubbo同样也是需要的,但是dubbo目前对这些的支持还不是很完善,需要开发人员自定义并引入对应组件,这种就提高了使用成本。因此构建一个dubbo版的微服务生态,也是Dubbo社区满足开发者更高效的构建微服务体系期望的使命和担当。 关于Dubbo Ecosystem系统构建,阿里开源了Nacos、Sentinel、seata等项目。

云原生越来越火热,dubbo为了更好地适配云原生,在2.7.5版本新引入了一种基于实例(应用)粒度的服务发现机制,这是为 Dubbo 适配云原生基础设施的一步重要探索。

除了上述的这些,Dubbo 3.0 的规划也在全面进行中,如何让应用级服务发现成为未来下一代服务框架 Dubbo 3.0 的基础服务模型,解决云原生、规模化微服务集群扩容与可伸缩性问题,也已经成为Dubbo发展的重点。

最后,对于Dubbo的发展,我们应该抱有更大的信心,一方面是国内互联网业务复杂度,发展迅猛,将带来更多样的应用场景,对于开源技术和项目的推动落地,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场;另一方面是国内公司对开源技术越来越重视,社区文化越来越浓重。

参考资料:

  1. https://www.infoq.cn/article/LHqFdI_X9kdHdeXkZ7xf
  2. https://www.infoq.cn/article/3F3Giujjo-QwSw2wEz7u